我们专注大环保行业, 当前数据库有十几万人,主要构成为环保行业优秀专业人才和中高端管理人才,其中涉水人才大概占到70%,水处理工程师+曾经的水处理工程师估计能有2-3万人。
在我看来,水处理工程师是水处理行业需求量最大,最基本的岗位,其职业发展具有很好的延展性。
<前几天在水网上看到一篇文章,定义环保行业是“人才输出行业”,我感觉这跟事实并不相符。
从2014年开始环保行业高速发展,高速发展所需的很大一部分人才并不是环保行业从头培养,而是从其他行业流入的。
以危废固废行业为例, 技术和生产管理的人才很多甚至可以说大部分是从石化和能源行业转过来的~
从简历数据看,像碧水源这类公司在高速发展时, 建设口的职员环境工程科班出身所占比例不多,大部分是从建筑行业过来的~>
环保行业的很多岗位都是可以从其他行业输入的,水处理工程师除外。
要想成为水处理工程师最好一毕业就投身环保行业哦
百度百科对水处理工程师的定义是:水处理工程师又名污水处理工程师,负责工程项目中有关水处理的设计、咨询工作,包括生活污水、部分高浓度有机废水的工艺设计,以及进行相关设施的建设、运营和调试的技术人员。
随着环保行业流程化和精细化管理的发展, 水处理工程师不再完全是从头到尾一条龙做到底。
很多中大规模的水处理企业对水处理工程师按职责进行分工,比如苏伊士水务工程,水处理技术由方案工程师、设备与工艺工程师、design engineer(画图)、调试几个岗位协同完成。
水处理工程师考虑职业道路的时候首先可以看职业范畴内横向的机会。
有朋友会说从运营工程师转向设计或者方案难度有点大,机会不多。
想从运营转设计,想办法考个注册给排水、 一建二建,再不济考个中级给排水工程师,熟练使用相关制图软件~通过猎头渠道不行, 通过自己应聘、熟人介绍, 肯定有机会。
前一阵联系了一位朋友,他就是从运营技术转向设计, 然后在不长的时间内就升任一家知名上市公司的技术副总监。
我问他怎么才能顺利从运营工程师转向设计并获得晋升, 他说在转型的前两年, 几乎每天都是边工作边学习到半夜11:00~有付出就会有回报,有这份主动学习的精神和韧劲, 也难怪他转型后就迅速获得了晋升。
从薪酬角度来说,一般情况下方案工程师>设计工程师>调试工程师>运营工程师
对方案工程师的要求比较综合,不光要有良好的技术基础,广泛的技术知识,又要有良好的软性能力,所以薪酬会高一些;
调试为什么比运营高?这里我们把调试的出差补助补贴算进来了,调试的出差补助一般在100-300之间,几乎整月都在现场,合计一下薪酬就高了。

技术能力强的人不一定能转型成为优秀的技术管理者,技术型管理者的特点是不仅仅自己会做事,同时还要让别人会做事,他所追求的尺度是效果第一,所具备的能力也是以人际能力为主,并具备各方面的综合能力,他所带来的成就感也不再是个人方面的,而是一个团体的成就感。
一个团队需要的是领头人而不是老板。你无法靠发号施令来把你的下属们团结成一个团队。你需要赢得手下人的尊敬,也许他们已经佩服你的技术能力,但还需要培养对你领导能力的尊重。你要向人们表明,你了解公司的使命,而且能够阐明如何成功实现这些使命。重要的是要尊重团队中的所有成员,包括从专业和个人能力两个方面都要有正确判断。
<北上广东南沿海这一带, 高级工程师年薪30万上下,技术经理年薪40万上下,技术总监55万上下。
这个薪酬跟IT等热门行业是没法比, 但跟大多数传统行业应该是基本持平的。
那是不是只有技术管理才能打破“水处理工程师薪酬不过30万”的魔咒呢?
虽然环保行业并没有在普遍意义上建立完善的管理序列和技术序列双通道。
据我所知也已经有不少企业在这方面有了成果可喜的实践。
建立双通道的企业让适合的人做管理,形成高效团队;让技术强的人不至于因为硬扛管理职位而把团队搞的一团糟,也不至于因为没有担任管理职位薪酬上不去而憋屈,从而留住这些技术骨干。>
一名技术骨干所具备的能力主要体现在这三种能力上:一是专业化能力;二是精准化完成工作的能力;三是独立作战能力。也就是说技术骨干的工作角色就是能够按照标准的操作程序执行所承担的工作或任务。
工程师,一般都是由初级/助理工程师,工作1、2年转变过来。这段时间主要是从学生时代慢慢熟悉一个公司的经营业务,熟悉学习一个行业的基本知识。
接下来3~5年的锻炼时间,就是工程师主要坚持的时间段。
这段时间,主要是把之前学的的东西融汇到新项目,从打杂渐渐开始负责一些简单项目,从参与者变成主设。这段时间会大量参与和主导项目,实际能力飞跃提升。
然后接下来将是更困难的时间,不断接触更高端的项目,更细致接触行业的每个方面,打熬提炼之前的所有项目经验和技能,最重要的一点是不断学习,和创新。
这段时间没有期限,大部分工程师都死在这一段,超过90%一直重复着第二阶段。
当你的积累到了,机遇也到了,可以作为攻坚人,去对付某个重大项目时,并且完成了,你就是行业技术专家了。
这不仅仅是数学的问题,是技能的提炼,融合,开拓。眼界的开阔,其他交叉行业知识的快速了解和筛选。
除了本职范畴内的发展路径, 水处理工程师还有很多其他职业道路可以选择。
以上这些都是工作中常见的水处理工程师可转型的方向。

拿销售来说,技术型销售是所有公司最喜欢的销售类型,猎头看到技术型销售也会眼睛一亮。
有些工程师本身具有极强的成就动机,也乐于与人打交道,还想尽快多挣钱,做销售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环保行业想转销售的工程师有时候会担心自己没有资源~
这么说吧,这个行业绝大多数优秀的销售都是通过自己的勤奋和努力,通过个人能力和个人魅力成功的。
还记得一个候选人06年刚转销售不久,他家里很穷, 父母身体不好,有个妹妹在上学需要资助,他自己还有助学贷款要还~感觉挺苦逼的;十年后再联系,人在北京已经买了两套房,给家里盖了小别墅,据说在南方海滨城市还投资房产了~
比如朋友A,专注做电子微电子行业的水处理,2020年他四十大几的年纪,已经在这个领域为数不多的几家主要公司转了一圈了,最近两段工作都是任技术总监,年薪五六十万,当时他因为地点问题刚结束了上一份工作。我帮他推荐了一个职位,客户以行业不匹配为由拒绝了。
那会儿我还替人担忧呢,觉得接下去有点不好办了。没成想过一段时间再联系时, 人已经转到一家做光伏的集团公司担任可持续发展/资源管理类的高级职位了,薪酬也有了一定幅度的提升。
再比如朋友B,现在是一家大型化工企业的采购总监,15年前他的第一份工作就是水处理工程师,做水处理工程师时因为经常与供应商打交道,他觉得自己更喜欢做采购工作。
他通过学习和仔细观察发现,想做好设备采购工作不光需要对设备的应用有了解(这是他已经具备的)还需要对设备本身(设备制作工艺),材料和成本、人工成本,供应商、物流等都有很好的掌握才行。
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他成功转岗到采购岗位,后跳出环保行业在一家石化类的工程公司任职后转到当前的化工集团。
总体来说,很多水处理工程师在对自身个性、价值观、技能和兴趣有了更好的了解后会重新选择符合自身情况的职业道路。
一边哭号做个水处理工程师好苦逼,一边继续随波逐流既不思进取也不寻求改变,
对职业道路的探索应该成为您时常思考的一部分。不妨经常问你自己:
“工作中我最喜欢的任务、项目和元素是什么?为什么?”